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生活不在狀態,卻對這種狀態無能為力。不妨問問自己,現在,是在生存,還是在生活?
大多數人將生活與生存混為一談,可是,法國作家雨果說過:“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;人有了理想才談得生活。你要了解生存與生活的不同嗎?動物生存,而人則生活”。
如果有人約你去釣魚,你可能會非常高興地就去了,不是因為釣魚有多考驗人的耐心,能讓人安靜享受自然,只是因為你小時候住在河邊,常釣而成為愛好,釣魚在你心里一直是愉悅的體驗,能讓你忘記生活里的煩心事。
每當遇到工作中的不如意,生活里的不開心,總有一些東西能讓我們覺得:“起碼我還能釣魚,還能聽聽音樂,還能看我喜歡的電影,也還沒那么糟?!倍@些東西就是屬于你生活里的美好。
攝影師黃慶軍用10年拍攝名為“家當”的系列作品,讓中國各地的家庭把他們的全部家當搬出來,而后合影。從照片里能看到,其實每個人只需要很少的物件就能生存下去,而生存工具之外的那些東西,才是給生活帶來意義,能讓我們不同于其他人的存在。
可能只是一個鳥籠一只鳥,或是幾盆植物幾朵花,無論是草根還是小康,農村或是城市,即便生活再艱苦,也少不了這樣一些無用的游戲與享樂。我們看夕陽,看秋河,看花,聽雨,聞香,喝不求解渴的酒,吃不求飽的點心,都是生活上必要的——雖然是無用的裝點,而且是越精煉越好。
讓生存變為生活,并讓生活變得精致起來,其實就是用精致的點滴堆砌生活。在清晨用天悅烤箱烘培一個可口的面包,用博芬咖啡機沖制一杯美味的咖啡,將生活細心打理,小心呵護,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品味,更開心,更舒適。
生活的主題是自己,自己是生活的主人;當你有了生活,你的生活才屬于你。